您的位置 首页 > 国内资讯

南航学子三线并进"寻味溧阳":一场跨越城乡的非遗美食传承行动

在7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寻味溧阳"实践团队以"社区课堂+企业助农+影像记录"三线并进模式,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美食文化传承实践活动。15名队员在7月2号到4号3天时间内,通…

在7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寻味溧阳"实践团队以"社区课堂+企业助农+影像记录"三线并进模式,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美食文化传承实践活动。15名队员在7月2号到4号3天时间内,通过科学实验、社区宣讲、直播带货、纪录片拍摄等形式,宣传了传统乌米饭和溧阳扎肝背后的制作技艺和美食文化。

1、 社区线:当化学实验遇上非遗美食课堂

在溧阳天目国际村社区,队员们用"南烛叶汁与糯米的变色实验"揭开乌米饭"由白转黑"的原理。在课堂中,伴随着主讲人马明顺同学与王思齐同学的讲解,孩子们兴致高昂,成功完成了本次实验,亲眼见证了一粒粒纯白的糯米一点点被染上黑色的过程。“我们的想法是不只是通过单纯的讲解来介绍非遗美食,更是需要让孩子们能通过这样有趣的实验来知晓这些美食背后的制作流程和原理”。

王思齐(左),马明顺(右)

现场互动环节,除开询问孩子们是否对于当地的美食文化有所了解,主讲人们也稍作拓展。“有人知道为什么加入柠檬汁能够加快糯米变黑的速度吗?”“百科中提到乌米饭中富含维生素c,有人知道这是什么物质吗?”……在宣传非遗美食的基础上,它们制作中涉及的化学知识和原理也可以通过这样的一问一答传递给孩子们。

2、企业线:直播间里的乡村振兴助力

团队深入溧阳边界市场开展助农直播专场,以"品溧阳风味,助乡村振兴"为主题,通过直播,全方位展现了乌米饭和扎肝两种地方特色美食的魅力。队长王智瑜及队友徐箬琳等人用3场1小时的直播分别从乌米饭和扎肝的历史,发展,制作,口感等方面深入全面地介绍了这两种地方特色美食,在帮助大家了解其制作和背后文化的同时,也起到了宣传推广的作用。

通过生动的讲解,直播平均观看人数超过了100人,这既帮助当地农户拓宽了销售渠道,又让更多人了解了溧阳传统美食文化的独特价值。团队后续还将制作视频进行二次传播,持续助力地方特色美食的品牌打造。

3、视频线:舌尖上的溧阳美食纪录片

拍摄组走访当地饭店,用设备记录下扎肝这道美食从食材选购到制作到烧制到上桌的全流程,以从中挖掘出美食背后的文化传承与匠心精神。团队通过镜头捕捉当地厨师对传统工艺的坚守,以及他们对食材与火候的精准把控,展现了美食的地域特色与人文情怀。同时,他们也记录下了食客最真实的反应,感受当地人与特色美食特殊的情感连结。

"扎肝入口,五花肉的肥润、笋干的清爽、猪肝的醇厚、小肠的韧性,通过长时间焖烧相互融合,唇齿生香,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摄影组组长曹曦这样说道“参与寻味溧阳的社会实践活动后,我深刻感受到这道美食不仅是味觉的盛宴,更是承载着地方记忆与人文精神的文化遗产。”

三天的"寻味溧阳"之旅,南航学子以科学解码文化、以青春赋能传统,以乌米饭和扎肝为代表的美食文化为切入点,化作乡村振兴的鲜活注脚。从社区课堂里孩子们好奇的眼神,到直播间里网友的热烈互动,再到镜头下厨师掌心的温度,团队用多元视角重新诠释了非遗美食的生命力——它不仅是舌尖上的风味,更是手艺传承的坚守、是文化的根脉。未来,这份"舌尖上的传承"仍将继续,期待更多人加入守护与创新的行列,让传统滋味在新时代历久弥香。( 通讯员:仲梓钰 王思齐 )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门户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showinfo-2-15327-0.html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Q Q: 358067079

邮箱:358067079@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30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