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国内资讯

华东理工学子入蜀乡 解码曹家梨产业振兴新路径

2025年8月7日,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实践团队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曹家镇展开深度调研。同学们先后与镇政府代表、梨膏非遗传承人及返乡创业青年进行座谈与访谈,从政策布局、企业运…

2025年8月7日,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实践团队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曹家镇展开深度调研。同学们先后与镇政府代表、梨膏非遗传承人及返乡创业青年进行座谈与访谈,从政策布局、企业运营两重视角,全面洞察曹家梨产业的现状与未来。

上午:政府座谈,厘清产业现状与规划

上午10时,实践团队在曹家镇政府会议室与镇长马征、梨膏非遗传承人闵绍良、返乡创业大学生陈凯开展座谈。马征镇长系统介绍了曹家梨产业的品种结构、年产总值与发展瓶颈。目前,曹家梨已形成早、中、晚熟二十多个品种搭配的产销体系,年产量超2万吨,产值突破两亿元。近年来,镇里大力推进品种改良与品质提升,丰水梨、金花梨等传统品种正逐步被高产高质的六月雪等新品种替代。

闵绍良作为非遗梨膏技艺的代表,补充说,镇里梨膏年产量目前已超三万瓶,依托代理与贴牌模式销往全国,甚至远达香港。但他也坦言,线上品牌建设仍较薄弱,“很多消费者想买正品,但很难精准搜到我们”。

同学们特别问到政府对线上销售与品牌保护的看法。马征表示,现阶段线下渠道仍占主导,但他们也已意识到品牌混乱带来的问题,未来将逐步推动包装统一、溯源防伪等机制,“我们要做的不是推翻重来,而是在现有基础上做升级、做加法”。

下午:对话陈凯,一位返乡大学生的“高端梨业梦”

下午,团队专访了返乡创业大学生陈凯。他经营的合作社专注高端鲜果销售,走有机路线,合作客户包括盒马、山姆、伊藤等精品商超,批发价稳定在5元以上,远高于市场普通梨价。

陈凯透露,目前基地已拿到有机转换认证,明年6月将正式获得有机证书。他还计划推出梨膏棒棒糖,主打母婴市场,“我不打价格战,我们卖的是品质和健康”。

但农业创业并非一帆风顺。陈凯直言当前最大痛点之一是用工老龄化——合作社长期雇工平均年龄超过60岁,超龄用工带来的保险与安全风险巨大。此外,前期他已投入五百多万元,至今尚未回本,“做农业风险高、回报慢,需要更多政策保障和社会资本关注”。

尽管困难不少,他依然坚定。目前他的梨已通过京东冷链发往全国,最远至西藏、新疆,“有人光空运费就花了九千多,就为吃上我们这里的梨”。明年,他还计划拓展出口业务,对接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市场。

共识:提质增效、控险合作,曹家梨的未来是“品牌+科技”

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双方都一致认为:曹家的下一步,必须走“品质升级、品牌塑造、科技赋能”之路。从有机种植、深加工多元产品,到对接高端渠道、探索跨境电商,再到结合文旅研学、打造文化IP——这条百年梨乡的转型之路,正变得越来越清晰。

“我们不追求盲目扩大产量,而是要让我们已有的梨,卖出更好的价值。”马征镇长总结道。

通过此次走访,华东理工大学学子不仅听到了顶层设计的声音,也触摸到了基层创业者的温度与挑战。从教室走向田间,从理论走向实践,他们正用自己的脚步和思考,真实感知中国乡村产业的蜕变与脉搏。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门户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showinfo-2-15817-0.html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Q Q: 358067079

邮箱:358067079@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30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