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国内资讯

走街串巷坐炕头:山东大学学子用脚步丈量乡土之声

为了摸清普通话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同心县的真实应用情况,探寻助力乡村振兴具体方法,山东大学赴宁夏同心“语润心田,声振乡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支教调研队的队员…

为了摸清普通话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同心县的真实应用情况,探寻助力乡村振兴具体方法,山东大学赴宁夏同心“语润心田,声振乡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支教调研队的队员们,分头扎进了这座西北小城不同的角落。在豫海镇的党群服务中心、在河西镇清晨喧闹的大集、在豫海镇兴隆村的田间炕头,队员们揣着问卷,也揣着一颗炽热的心,一步步探寻着“语润心田、声振乡兴”的密码。

“问卷设计得有科学性,但怎么让老乡们愿意打开话匣子,得靠笨办法——多跑、多听、多帮忙。”队长宋梦卓说。这“笨办法”,让这群青年人在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的路上,收获了意想不到的答案。

穿巷子——听社区工作者说推普难题

想了解基层普通话应用的实情,队员们走进了豫海镇几个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这里,是服务群众的第一线,语言关怎么过?工作人员最有发言权。

在新华社区,马大姐刚放下一个咨询电话,用的是又快又急的方言。“没办法,”她对队员们说,“有些老人家电话里急得很,用普通话说,他听不明白,我也干着急。可要是光用方言,如果是年轻一些的外地同事,记录服务内容时又犯难,写不清楚。”

队员们递上关于“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的调查问卷,也道出了在基层做这类调研常碰的壁:问卷设计得再科学,老百姓看不懂、不愿填怎么办?

“你们这问卷想法好!要摸清情况才能帮到点子上。”马大姐一听就表示支持,还热心地支起招来:“关键是要实用!比如,能不能教教我们,怎么把政策文件里那些文绉绉的话,变成老百姓一听就懂的大白话?或者,教我们怎么用慢一点、简单点的普通话,跟不太会说的乡亲沟通?”一旁的工作人员们也补充:“对!还有就是得多宣传,让大家知道,学好普通话,出去看看的机会多着呢!”

基层工作人员们遇到的难题,正是推普工作需要着力解决的痛点;他们提出的“接地气”的金点子,也为队员们后续深入乡村、集市调研,指明了更实在的方向。这趟“穿巷子”,队员们不仅听到了真问题,更收获了来自服务一线最宝贵的建议——让推普的“药方”更对症。

赶大集——河西镇早集的烟火气

凌晨五点的河西镇大集,已有人声鼎沸之势。羊叫、鸡鸣、讨价还价声混着羊杂汤和油饼的香气,同早晨的太阳一样让人暖烘烘的。

不远处卖油饼的买大哥很是爽快,边麻利地炸饼子边聊:“普通话?娃娃们在学校说哩。我们?跟老主顾都熟,说土话自在。出去卖东西能听懂就行呗!”她哈哈一笑,递过一个热乎乎的油饼,“尝尝?刚出锅的香!”

从集口回到住处的出租车上,队员们同出租车司机马师傅相谈甚欢。“跑车遇上的外地客多吧?说普通话方便吗?”队员戴悦然问。“方便,必须说啊!”马师傅很肯定,“人家有的听不懂俺这方言,耽误事。说普通话,交流顺畅,跑得也顺当。”他坦言自己说得不算标准,但敢说,“说多了就顺溜了,咱干这一行,天南海北都是客人!”

“对许多本地经营者,方言是效率,是习惯;而对需要“走出去”的人,普通话是工具,是机会。”队员巫涛涛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坐炕头——王团镇里“问”变了“听”

带着社区的经验和集市的印象,队员们来到了王团镇的几个村子。起初,入户路访碰了软钉子。递上问卷,村民要么摆手说“不识字”,要么埋头干活不搭腔。“问卷上的问题,对忙着生计的乡亲们来说,远不如育儿和农活来得实在。”队员刘畅看着手里寥寥几份问卷,有点发愁。

队员们路过村口大树下,正看到王爷爷的小孙子骑着一辆儿童三轮车玩。孩子下了车跑去捡石子,那小车却顺着一个小土坡,歪歪扭扭地朝坡下滑去。王爷爷腿脚慢,眼看要追不上。

离得近的队员眼疾手快,一个箭步上前,稳稳扶住了即将侧翻的小车。王爷爷喘着气赶过来,连声道谢。“谢谢喽!一不留神儿,车溜坡了差点摔喽!”王爷爷拍着胸口。队员们帮他把小车推到平地,顺势就在树下的石墩上坐了下来。刚才那一幕的紧张劲儿还没散,大家自然而然聊了起来。

“小家伙真活泼可爱。”队员郭恺琳搭话。“是咧,皮得很!”王爷爷望着不远处玩耍的孙子,话匣子也打开了,“就是这娃娃啊,上了学,满嘴新词。有时候回来跟我讲个啥,我听得云里雾里,急得他直蹦高!”王爷爷模仿着孙子着急的样子,自己也乐了,但笑容里有点无奈,“我这把年纪了,土话说了一辈子。娃娃学得快,说那普通话,有时候是真跟不上趟喽,要是能多懂点娃娃的话,就好了。”

越来越多的乡亲们围了上来,队员们干脆收起问卷本,跟着他们坐到村口大树下、自家的炕头上。听老人们用浓重的乡音讲村里的变化;听中年人聊外出打工遇到的沟通难;听年轻人分享用短视频说普通话的经历。

“语言的调研,从‘问’变成了‘听’。”队员王欣丫感慨。这些带着泥土气息、灶台温度的真实心声,远比预设的选项更丰富、更鲜活。他们发现,村民们并非不需要普通话,而是需要更实用、更贴近生活的学习方式和动力。

带着丰富的访谈资料,队员们心里暖暖的。这些从街头巷尾、田间炕头收集来的“乡土心声”,将成为他们优化推普课程、精准助力乡村振兴最宝贵的依据。推普的路,就在这用心倾听的脚步中,越走越清晰。

( 通讯员:王欣丫 )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门户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showinfo-2-15711-0.html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Q Q: 358067079

邮箱:358067079@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30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