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国内资讯

河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传“隆”薪火队赴承德隆化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通讯员:李欣燕)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响应共青团中央“乡村振兴·青春笃行”计划,河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传“隆”薪火队于近日走进河北省…

(通讯员:李欣燕)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响应共青团中央“乡村振兴·青春笃行”计划,河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传“隆”薪火队于近日走进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开展了一场以“红色文化传承+乡村产业赋能+留守儿童关爱”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通过红色宣讲、产业调研、伴童成长等多元形式,将青春力量融入乡村大地,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红色宣讲 存瑞精神照亮青春航向

实践队以“传承红色基因,讲好英雄故事”为己任,在董存瑞烈士陵园开启了为期数日的志愿讲解服务。队员们提前打磨讲解词,通过模拟演练、互相点评提升专业度,面对旅行团、党日活动队伍及教师群体时,以饱满热情生动再现董存瑞烈士的英勇事迹,让参观者深切感受革命先辈的家国情怀。

7月7日,正值七七事变88周年纪念日,小队在防空警报响起时组织集体默哀,并向馆内儿童讲述历史意义,将红色教育与时代记忆相结合。此外,队员们也精心准备了红色手势舞、合唱红色歌曲,以年轻化的表达让英雄精神焕发新活力。他们的讲解不仅赢得了参观者的一致好评,更在实践中深刻理解了“传承红色火种是青年使命”的内涵,让红色血脉在青春实践中代代相传。
 

助农扶贫 用专业视角激活乡村潜力

三支驻村小队深入田间地头,聚焦乡村产业发展与民生需求,为助农扶贫注入青春智慧。

北铺子村小队实地考察当地特色产业,从170亩大樱桃采摘园的37座设施暖棚,到“靠山吃山”的铁矿、膨润土开采业,再到光伏发电等多元收入来源,队员们详细记录产业现状,与驻村干部探讨发展瓶颈。值得一提的是,小队还特别关注河北科技大学驻村书记与北铺子村的历史渊源,深入了解驻村工作为村庄带来的变化,以“校村联动”的视角思考助农新路径。
 

东升村小队则深耕“接地气”的调研:走访村民了解基础设施变化,向农户请教珍珠油杏、玉米等作物的生长习性,甚至参与包包子、帮村民统计田亩数,用实际行动融入乡村生活。队员们还深入纱帽翅山果园,听果农讲解果树间作技术与收成情况,为农产品推广积累第一手资料,让“助农”不止于口号,更落在田间地头的实干中。


 

三家村小队聚焦产业与教育双帮扶,既考察冷棚种植的玉米、大葱、麒麟瓜等作物,记录养牛产业现状,又跟随驻村老师走访农户,了解土地包租、年轻人务工等民生细节。针对乡村教育短板,队员们连续多日开展作业辅导,结合家长反馈针对性解决学生知识薄弱点,用耐心搭建起城乡教育的桥梁。


 

教育帮扶 以爱心陪伴守护成长

教育帮扶是河北科技大学传“隆”薪火队的重要使命,各小队以“精准辅导+特色活动”为抓手,为乡村儿童送去知识与欢乐。

东升村小队为孩子们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辅导暑期作业时融入高效学习方法,还在七七事变当天组织红色画作与粘土制作,让爱国情怀在动手实践中萌芽。

三家村小队则在辅导中记录孩子们解题的“突破瞬间”,并与驻村老师交流师资短缺等问题,为乡村教育建言献策。

北铺子村小队的辅导活动更显“历史温度”:7月7日当天,队员们先帮孩子夯实课业基础,再用通俗语言讲述七七事变历史,带领孩子们绘制抗战主题手抄报、折和平纸鹤,让历史教育与成长陪伴相结合,在孩子心中种下“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种子。


 

此次河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传“隆”薪火队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红色宣讲厚植家国情怀、以产业调研破解发展难题、以教育帮扶守护童心成长,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形成了红色基因传承、乡村产业发展建议、留守儿童关爱等一系列可落地的实践成果。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与隆化县的校地联动,构建长效实践机制,通过专业知识赋能和实践闭环打造,让青年学子在红色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征程中展现更大作为,为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门户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showinfo-2-15586-0.html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Q Q: 358067079

邮箱:358067079@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30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